斯诺克西安大奖赛,世锦赛冠军赵心童意外失利,以2-5的比分不敌米尔金斯,止步32强。身体状况欠佳固然是原因之一,但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位天赋异禀的选手在新赛季始终未能找回最佳状态。夺得世界冠军后,接踵而至的应酬和活动似乎打乱了他的节奏,对于这位极其依赖手感的“赵公子”而言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回想起赵心童问鼎世锦赛冠军的那天,我曾撰文指出,尽管他取得了辉煌成就,但要超越丁俊晖,在成绩积累和影响力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尽管我的分析基于事实和数据,但这种“不合时宜”的评论却引来了众多不了解台球的网友的猛烈抨击,他们甚至声称“一个世锦赛冠军足以秒杀丁俊晖”,理由是丁俊晖终身无冠。
这种论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。斯诺克传奇人物吉米·怀特从未染指世锦赛冠军,但又有多少世锦赛冠军敢声称自己比怀特更伟大?丁俊晖职业生涯至今已拥有15个排名赛冠军,705杆破百,并轰出过7杆147满分杆;而赵心童目前仅有3个排名赛冠军,180杆破百,且尚未有世界台联官方认可的147。两者在职业生涯的厚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。
赵心童的天赋毋庸置疑,他的进攻犀利果断,常常凭借感觉就能赢得比赛。然而,他的防守相对薄弱,难以被归为全面型选手,甚至有人批评他不理解斯诺克运动的精髓——障碍球。因此,既不应将赵心童捧上神坛,与奥沙利文相提并论,也不应贬低他是“史上最水世锦赛冠军”。
那么,赵心童究竟是被高估了吗?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。对于那些平时不关注斯诺克,却在世锦赛期间突然成为赵心童“铁粉”的极端粉丝而言,他们的过度吹捧无疑是对赵心童的一种高估。但对于资深球迷来说,赵心童是一位优缺点同样明显的天才选手,他们从未认为他能轻易超越丁俊晖,因此也就不存在高估的问题。
正如体育专栏作家杨华所言,赵心童是一位“唯感觉派进攻天才”。我们不应因为他打球风格奔放洒脱,就断定他将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;也不应因为他近期失误频繁,就认为他彻底没落。或许,在接下来的某场比赛中,赵心童又会像世锦赛时一样火力全开,惊艳四座。因此,不要轻易给这位“赵公子”下定义,除非你喜欢被打脸。
贴库球?打!小角度球?打!大长台球?打!这就是赵心童“嗜杀”的比赛风格。尽管目前状态低迷,并因此受到了一些关于出杆不合理的质疑,但事实上,他在世锦赛期间也是这样做的,只不过当时手感火热,怎么打都显得合理。客观评价赵心童,客观评价丁俊晖,这不仅是对球员和斯诺克运动的尊重,也是避免台球运动饭圈化的关键所在。
